一个成功人士的道路可能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命运、机遇,有的在理论上归结为五大要素,即“德、才、学、识、胆”,而我在与我的恩师陈育宁先生的多年交往中发现,用心、用功、悟性是先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有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做的还可以,比如我自己在用心、悟性方面应该还不错,但在用功方面却相差甚远,这就往往使理想变成了泡影。因此这三大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之间密切关联,缺一不可。
先谈“用心”。用心一词通俗易懂,但它是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深入而浅出。陈育宁先生在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以及积累和总结方面都做的非常到位。不管是什么场合与环境,与什么人交往,都可能成为他珍惜的经历,从中获得收益。甚至是恶劣的环境,他首先让自己适应,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道路上磨炼意志的机会。45年前,正值国家“十年内乱”后期,经济凋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我们当时所在的学校又是一个移民区,地处穷乡僻壤,学校是初建,教学条件几乎是一穷二白。面对我们这些身着白茬皮袄的农村贫困孩子,陈育宁夫妇随着“复课闹革命”的浪潮来到了我们学校。在我们的身边当了老师,环境如此艰苦,但陈老师忠于职守,认真施教。在复课的第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陈老师代表教师的一次演讲,使在座的政府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之震撼。老师的风采、口才令所有人折服,在我的心目中从此树起了丰碑,使我懂得了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几十年后当我们和老师回忆起这段历史,都感慨万千。在他的《人生感悟》一文中,记录了这段美好的回忆。这段艰苦的历程变成了他奋发向上的起点和基石。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的一句名言“生态竞争,适者生存”,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庸人和智者的差别可能也就在这里。
再说“用功”。说起来简单,但它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有人雄心勃勃,却眼高手低做不到,甚至空谈误国。陈育宁老师在这方面确实做出了典范。他在当银川市委书记六年期间,还完成了国家课题,出版了学术著作,这是一般为官者做不到的;他在任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的七、八年间,利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为学校建设筹集资金,几年时间改变了落后面貌,顺利完成几所院校的合并,地处大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宁夏大学终于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学校的行列。如此政绩,陈老师被评为全国十大“教育英才”当之无愧。他在从政期间,并不忘自己的专业,几年来在民族史学的研究方面,出了不少成果,完成了不少重大课题。他与夫人汤晓芳老师在事业上、生活中珠联璧合,夫唱妇随,堪称学术界的楷模。他经常携夫人汤晓芳老师奔波各地,参与学术考察和交流。他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多年来为鄂尔多斯的文化建设和蒙古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70华诞已过,但仍然潜心从事少数民族史学的研究。如此用功,如此不遗余力,人们敬佩他理所当然。在我这个学生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位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
三谈“悟性”。悟性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有用的无用的,铺天盖地。“唐僧”取经,能否取得“真经”是关键。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关头,能否有所感悟,把握历史脉搏,决定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成功人士、伟人的悟性特别高,他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在与陈育宁老师的接触中,发现他经常带着一部相机,及时拍下有用的东西。在参加一些会议或与平常人的一次谈话,他都能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从中有所感悟,当作素材积累起来。他善于把这些素材分门别类,加以分析、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细微之处见精神,一个人所有正能量的积聚必然会走向成功。
陈育宁老师是我45年前的老师,我们始终保持着十分珍贵纯洁的友谊。他不仅知识渊博,道德高尚,且平易近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一生都在追寻老师的足迹,包括他的做人做事、道德风范,甚至仪容仪表。我想要在“用心、用功、悟性”三个方面向陈老师学习,不断修炼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鄂尔多斯市证券公司原总经理,内蒙古证券公司西部地区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