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动态 地方学研究 著作索引 鄂尔多斯学研 专家索引 学术研究 照片库 影视库 关于我们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旗下栏目: 《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 鄂尔多斯日报专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康巴什区实践研究

来源:《鄂尔多斯学拾集》2023年第4期 作者:课题组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3-11
摘要:康巴什区辖4个街道、19个社区,总人口12.45万人、25个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巴什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
        康巴什区辖4个街道、19个社区,总人口12.45万人、25个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巴什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锚定“三个四”目标任务,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引领,以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思想教育、创新工作品牌、完善公共服务“四位一体”为载体,积极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工作触角不断深入基层一线和社区群众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使模范自治区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金字招牌”。
        一、实践过程
        (一)始终坚持“一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巴什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协助市里成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创作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歌曲15首、诗歌20首,在全区各行业、各领域培育“石榴籽”项目22个,并成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称号。一是“线上+线下”,让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打烊”。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康巴什区在第一时间分别组织国家、自治区及市各领域专家学者、部分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和研讨会,全面提高了领导干部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认知。组织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录制线上十四讲微课堂视频《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从而实现了理论学习线上线下全覆盖。二是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围绕“144610”的总体要求和“六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结合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国有企业、中小学校不同特点,分批次、划重点、全力推动“模范自治区”建设工作。上半年,建成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云上康巴什”等“线上+线下”服务阵地71个;以自治组织形式成立“三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24个;首批“石榴籽+”单位、企业及个人22个;组建各类宣讲队伍141支,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宣讲活动230余场。
        (二)紧紧围绕“两个共同”
        康巴什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始终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自治区第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自治区第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排名第一;文化旅游、教育医疗、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位居全市前列。一是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抓好顶层设计。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完善制度建设这个“最大质数”。制定印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分解方案》等一批针对性强、特点突出的方案措施。在辖区4个街道、19个社区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258名。通过民族政策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在全区广大干部、学校师生、居民群众当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题宣讲、政策解读等主题活动。打造党员干部“功夫餐”、暖新“滋补餐”、女性“精致餐”、企业“融合餐”、青少年“营养餐”和中老年“养生餐”“六个菜单式宣教套餐”,开设“理论宣讲”“政策解读”“自我提升”“文化浸润”“情感交融”五大宣教类别,通过专题教学、主题沙龙、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论自觉。二是以加强思想教育、创新宣教模式为目标,打通中间环节。以街道为点、学校为面,着力构建民族知识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和学校教育“五个一”工程,即通过开设一堂专题课程、打造一批文化阵地、开展一次主题团(队)日、参加一次社会实践、阅读一本书等活动。目前,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共104场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站,统筹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展厅、花园议事厅、社区书房等阵地资源,建立“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网格同心服务点+楼栋同心服务角”,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民族团结小区、石榴情广场等阵地。三是以打造工作品牌、创新服务举措为导向,夯实基层基础。创新打造哈巴格希街道“123”工作法、青春山街道“红石榴”、滨河街道“同心家园”、康新街道“12318+”工作法等特色品牌和工作举措,深度挖掘各族群众中的“能人”,成立“三味说屋”,组建“百援团”“石榴籽”“三侠客”“共享奶奶”等群众自组织,“组团”主动进社区、入家庭,针对各族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开展“石榴籽+志愿服务”“石榴籽+产业富民惠民”“石榴籽+共建精神家园”等帮扶活动12次,向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49个。积极搭建用工求职双向供需“连心桥”,开展春风行动暨人社服务“三进”活动12次,发布“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公告28期,开办3期城镇技能培训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72人。围绕新就业群体,打造“滨新侠”同心屋,开展帮“新”援助、典“新”选树、贴“新”关怀系列专属暖“新”服务,将“滨新侠”编入社区兼职网格员队伍,搭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线上治理模式,推动辖区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针对辖区非公企业和商户“一老一小”看护难的问题,建设幸福“食”光、慢时光小院,“朝阳学院”;开展“益企向未来”讲堂,聘请专家、企业家为辖区企业提供系统化、菜单式培训;依托滨河商会,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等,为商户提供“店门口”的金融服务,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深入加强“民族三交”
        康巴什区地处鄂尔多斯市中南部,早在夏商周时期,为熏育、鬼方、严狁等部落游牧之地。秦朝时,为匈奴驻地,至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设置河西郡,游牧民族的马匹、皮革、香料走进了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也流入了游牧民族,至此,这里成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连接、相互交流的重要地区。这种交往交融的历史,在康巴什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延续了2000多年,形成了现在中华文化特有的一部分。空间共“融”,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以街道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站为中心,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民族团结小区、石榴情广场等阵地建设,把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与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文化共享符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明行为培育有机结合。文化交“融”,发挥文化涵育作用。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进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塑造新文化形象,打造“社区乌兰牧骑”“月悦节”等文化IP,结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等活动,打造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特色品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皮雕、剪纸、书画等民间艺术,积极组织开展书画作品展演、技艺培训课堂等主题活动。情感和“融”,创造一家亲条件。深入开展“石榴籽”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和“石榴籽”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大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就业创业扶持、暖心慰问等工作。
        (四)正确把握“四种关系”
        康巴什区坚持“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生死与共”的理念,着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北疆大地的历史文脉,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内核,以守望相助为底色,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特质,融入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地域性文化为一体的“北疆文化”康巴什品牌。持续推进“平安康巴什”建设,加快构筑以“雪亮工程”为重点的平安城市技防体系,万人发案率长期保持全市最低水平,并获评“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区”。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行了“二维码+”智慧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多评”平台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功能应用,完成了自治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初核验收,“多多评”智能治理模式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得以在自治区全面推广。康巴什区滨河街道以“同心滨河、一起精彩”为抓手,探索形成了“一三五”工作法,打响了“同心家园”品牌,构建起凝心聚智、同心同行的强大共识,为暖城夯实和谐基石。一即紧扣“一线贯穿”,打造思想“同心汇”。三即发力“三个引领”,构建和谐“同心体”。五即聚焦“五个维度”,扩大共享“同心圆”。其中聚焦“石榴籽”安心和谐项目——充分借鉴“枫桥经验”,不断挖掘各族群众中的“能人”,为居民解乱麻、顺心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立“三味说屋”1个,组建“百援团”“红石榴”“石榴籽”志愿服务队3个,调解矛盾纠纷20余期。通过形式多样,有形、有感、有效的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不断得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华文化现代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的铺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势头势不可挡。2023年推行“144610”工作体系以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民族工作网络逐步完善,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更加活跃,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有序开展,持续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活动平台和品牌,营造各族群众互助互爱、手足相亲的浓厚氛围,推动各族人民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主动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引导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五)切实增强“五个认同”
        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以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通过600架无人机表演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内容举办“凝聚‘新’力量,奋进新时代——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主题油画展”,以“全彩康巴什”“社会人物百态”“城市荧光”和“野生动物在城市”4个系列、64幅作品展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市首创发布“石榴籽”银行卡,让各族群众享受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从多角度诠释康巴什区作为市府驻地政治文化中心“崇尚文化”的鲜明特征和“党旗映照石榴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积极探索打造新时代妇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模式,在辖区4个街道设立“石榴籽妇女之家”(哈巴格希街道达尔罕社区、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社区、滨河街道宁馨社区、康新街道嘉和社区),通过将工作抓手向基层延伸,使之成为妇联组织凝聚各族妇女干部群众的坚强阵地,服务各族妇女干部群众的窗口,展示各族妇女风采的平台,让康巴什区民族团结工作在“石榴籽妇女之家”开花结果。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青春山街道充分发挥“红石榴”品牌效应,打造“红石榴”党建品牌,组建了由“基层党组织+促进会+社工+志愿者+社区能人”组成的“石榴粉”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座谈会、“红石榴”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石榴园”。哈巴格希街道结合辖区转移农牧区居多的特点,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提出“123”工作思路,开展“同心讲堂、同心践行、同心献策、同心公益”4个同心活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结合辖区不同区域的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内心、融入血脉。第五小学实施“一个工程、两个项目”,即民族教育幼小衔接工程、“民族团结手拉手 校际交流共进步”共建项目、民族学校三科统编教材落地实施帮扶项目。从2021年秋季起与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结对帮扶,成立专业教师队伍深入市蒙古族学校课堂,参与集体备课、上课、听评课、主题研讨,分享教学资源,帮扶教师学教材、共同研磨适宜的教法,学习中国经典传统文化。青少年发展中心以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堂课(即: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有形;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有感;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有效)为出发点,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贯穿课外教育全方位、全过程。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康新街道立足辖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多民族群众聚居的实际,以“街道落准落稳、场域有形有感、社区落细落实、保障有效有为”的“四落四有”工作目标,在原有“1236”工作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12318+”工作法(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级网络和18项具体措施),以“一表两单五机制”工作抓手,通过实景化打造载体、精准化服务群众、多举措保障护航等措施,针对居民群众、党员干部、中老年、青少年、女性、企业、新兴业态等不同群体,创新定制“菜单式宣教套餐”,以分类施教、分餐定制的方式,深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通惠公司为鄂尔多斯市惠民公益基金会捐款20万元;园林公司为120名贫困居民送上苗圃自产的3600余斤蔬菜。国投公司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力量”的多方联动工作体系,为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49个。通惠天然气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收费和报装工作线上线下联动,营收系统与“多多评”“蒙速办”等无缝对接。高质投公司通过“品德+物质”双积分体系的核心驱动,形成“数字+”智慧治理新模式。康能公司率先打造“绿电进机关、进校园”项目,已完成建设运营分布式光伏发电站9座,年减少碳排量约407吨。建成充电站88处,总桩数667台,其中投运充电站64处,充电桩467台,形成半径1公里充电生态圈(基本实现康巴什核心区域全覆盖)。康农公司通过“多多品”助农惠民平台直播近120场次,为9个旗市区农牧民的农副产品开展线上销售。
        二、主要做法和成就
        首先,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模范自治区”是新时代康巴什区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领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康巴什区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民族工作重点任务作为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的“政治必修课”,统一谋划部署研究,制定印发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分解方案》等一批针对性强、特点突出的方案措施,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扎实完善工作机制。由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同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五位一体”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巡察监督,在辖区4个街道、19个社区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258名。同时,通过民族政策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在全区广大干部、学校师生、居民群众当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题宣讲、政策解读等主题活动,发放《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万余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将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区委干部培训主体班次,2021年以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民族工作3次,举办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培训学习6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授课占比总课时10%以上,实现了党员领导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培训全覆盖。
        其次,创新模式、加强教育。运用大统战工作机制,以街道为点、学校为面,在学校教育、阵地打造、宣教载体方面不断守正创新,真正实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校园文化,以立德树人标准培养共同体意识。遵循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价值观形成规律,着力构建民族知识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和学校教育“五个一”工程,通过开设一堂专题课程、打造一批文化阵地、开展一次主题团(队)日、参加一次社会实践、阅读一本书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头脑、厚植于情感、外化于行为。目前,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共104场次,各族青少年“五个认同”显著增强。
        创新阵地打造,以中华文化浸润增强“五个认同”。依托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战之家等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站,统筹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展厅、花园议事厅、社区书房等阵地资源,建立“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网格同心服务点+楼栋同心服务角”,打造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园、民族团结小区、石榴情广场等阵地,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与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文化共享符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明行为培育充分结合,营造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建成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云上康巴什”等“线上+线下”服务阵地71个,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在康巴什得到了充分展现。
        创新宣教载体,以交往交流交融增强群众认可度。打好思想引领“主动仗”,创新宣传载体,打造党员干部“功夫餐”、暖新“滋补餐”、女性“精致餐”、企业“融合餐”、青少年“营养餐”和中老年“养生餐”“六个菜单式宣教套餐”,开设“理论宣讲”“政策解读”“自我提升”“文化浸润”“情感交融”五大宣教类别,通过专题教学、主题沙龙、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论自觉。同时,开设“同心讲堂”“青苗学社”“石榴籽”微课堂等平台,将退休党员、“百姓名嘴”等力量纳入宣讲团,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持续聚焦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润心环境”。目前已组建各类宣讲队伍141支,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30余场,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凝聚了强大力量。
        第三,创新服务、打造品牌。以提升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结合服务对象不同类型、区域特点、人口分布等情况,分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创新打造了以服务功能为主、具特色为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品牌,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服务品牌“特色化”,群众互助促和谐。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立足康巴什区位优势和街道居民的构成特点,创新打造了哈巴格希街道“123”工作法、青春山街道“红石榴”、滨河街道“同心家园”、康新街道“12318+”工作法等特色品牌和工作举措,以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为出发点,深度挖掘各族群众中的“能人”,成立“三味说屋”,组建“百援团”“石榴籽”“三侠客”“共享奶奶”等群众组织,“组团”主动进社区、入家庭,针对各族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及时化解各族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得到充分彰显,各族群众“同心结”愈加牢靠,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服务品牌“标准化”,帮扶就业促发展。坚持以服务和团结各族群众为目标,以各族群众民生需求为“主线”,丰富载体、探索创新,开展“石榴籽+志愿服务”“石榴籽+产业富民惠民”“石榴籽+共建精神家园”等帮扶活动12次,向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49个,为各族群众切实解决了一批生活就业问题。同时,积极搭建用工求职双向供需“连心桥”,开展春风行动暨人社服务“三进”活动12次,发布“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公告28期,开办3期城镇技能培训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72人。
        服务品牌“精品化”,纾困解难促提升。围绕新就业群体,打造“滨新侠”同心屋,开展帮“新”援助、典“新”选树、贴“新”关怀系列专属暖“新”服务,将“滨新侠”编入社区兼职网格员队伍,搭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线上治理模式,推动辖区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同时,针对辖区非公企业和商户“一老一小”看护难的问题,建设幸福“食”光、慢时光小院,“朝阳学院”等,为他们创业增收解决后顾之忧;针对非公企业和商户发展能力提升,开展“益企向未来”讲堂,聘请专家、企业家为辖区企业提供系统化、菜单式培训;依托滨河商会,召开政银企座谈会等,为商户提供“店门口”的金融服务,提升非公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需要做加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能仅仅将学习内容局限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内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作为民族地区,蒙汉融合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形式多样,要注重从我们地区发展的历史中、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中挖掘和提炼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宣传好我们自己的民族团结历史、讲好我们自己的民族团结故事,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在街道社区工作中发展共有经济的举措要做加法
        任何一个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最终目标是要促进本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康巴什的现代化建设也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要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康巴什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康巴什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推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中,积极推动康巴什地区丰富产业业态、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康巴什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创造物质前提和基础。
        (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方式上要做加法
        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民族区域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蒙古各个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悠久历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都是康巴什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的重要内容;鄂尔多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各个民族的模范代表、感人事迹、生动故事是康巴什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的独特素材,在此基础上,要创新涉及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我们自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为康巴什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经验启示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康巴什区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各级党委(党组)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领导干部、完善制度建设,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民族工作重点任务作为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的“政治必修课”,统一谋划部署研究,制定印发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分解方案》等一批针对性强、特点突出的方案措施,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由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同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五位一体”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巡察监督,在辖区4个街道、19个社区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258名。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区委干部培训主体班次,实现了党员领导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培训全覆盖。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价值遵循
        康巴什区以打造工作品牌、创新服务举措为导向,以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服务品牌“特色化”“标准化”和“精品化”,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夯实基层群众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价值遵循。一是服务品牌“特色化”,群众互助促和谐。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立足康巴什区位优势和街道居民的构成特点,创新打造了哈巴格希街道“123”工作法、青春山街道“红石榴”、滨河街道“同心家园”、康新街道“12318+”工作法等特色品牌和工作举措,以解决各族群众的操心事为出发点,深度挖掘各族群众中的“能人”,成立“三味说屋”,组建“百援团”“石榴籽”“三侠客”“共享奶奶”等群众组织,“组团”主动进社区、入家庭,针对各族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及时化解各族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得到充分彰显,各族群众“同心结”愈加牢靠,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增强。二是服务品牌“标准化”,帮扶就业促发展。坚持以服务和团结各族群众为目标,以各族群众民生需求为“主线”,丰富载体、探索创新,开展“石榴籽+志愿服务”“石榴籽+产业富民惠民”“石榴籽+共建精神家园”等帮扶活动12次,向全市各族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49个,为各族群众切实解决了一批生活就业问题。同时,积极搭建用工求职双向供需“连心桥”,开展春风行动暨人社服务“三进”活动12次,发布“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线上招聘公告28期,开办3期城镇技能培训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72人。三是服务品牌“精品化”,纾困解难促提升。围绕新就业群体,打造“滨新侠”同心屋,开展帮“新”援助、典“新”选树、贴“新”关怀系列专属暖“新”服务,将“滨新侠”编入社区兼职网格员队伍,搭建“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果反馈”的全流程线上治理模式,推动辖区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
        第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
        康巴什区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纽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以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认同。首先在全市首创发布“石榴籽”银行卡,让各族群众享受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从多角度诠释康巴什区作为市政府驻地政治文化中心“崇尚文化”的鲜明特征和“党旗映照石榴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其次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创作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歌曲15首、诗歌20首,以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各族儿女心手相牵、守望相助,谱写各族群众一心跟党走、共同携手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第三是以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通过600架无人机表演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内容,让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第四是举办“凝聚‘新’力量,奋进新时代——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主题油画展”,以“全彩康巴什”“社会人物百态”“城市荧光”和“野生动物在城市”4个系列、64幅作品展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五是社区广场的景观小品、校园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公交、旅游与研学线路嵌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元素。二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康巴什区通过举办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展演、各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持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等措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每年组织新上岗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专业水平,编写《教师用语用字手册》,各学校结合教研活动开展常态化培训,高度重视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将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纳入考核机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作为教师上岗、评优、聘任、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第四,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
        康巴什区始终将各族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建设投资保民生、稳投资、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狠抓民生保障,持续提高就业创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宜居之城。
        第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社会基础
        康巴什区通过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引导全区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流动融居、和谐共生。一是“红石榴”网络共联民族团结“同心圆”。全面铺开“红石榴”城市民族工作社区四级网络机制,将服务管理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为全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优质化服务。二是情谊相融共谱民族团结“和谐曲”。根据居住人群年龄结构、集聚分散等不同特点,将社区打造成为联结各族群众深厚情谊的大家庭,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关系互嵌合情感交流,共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家园。三是传承弘扬共扩民族团结“朋友圈”。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和群众文体活动,全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唱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时代凯歌。
        第六,着力打造“四个特别”的干部队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组织保障
        实践告诉人们,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干部是康巴什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康巴什卷进程中,康巴什区必须要建设好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确保康巴什区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第七,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基础
        康巴什区把民族事务治理作为区域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康巴什防线。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以“八五”普法为契机,在全区内加大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二是以“智能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康巴什区持续深化“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社区治理特色基地”建设,自主研发了集民情沟通、政策宣传、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多多评·码上生活”智能治理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助力全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多多评·码上生活”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品牌。三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打造“智慧石榴籽”信息化平台,升级打造康巴什区“互联网+少数民族人口动态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从康巴什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得到这样几条启示:一是立足实际是关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康巴什区结合自己的区情实际,在社区、学校和企业,因地制宜,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创新宣传是核心。不断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持续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融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校主体班次,融入各类学校课堂教育,融入新闻宣传、网络空间。康巴什区运用大统战工作机制,以街道为点、学校为面,在学校教育、阵地打造、宣教载体方面不断守正创新,真正实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工作品牌是特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工作方面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意义的实践活动,康巴什通过打造工作品牌,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四是树立典型是样板。康巴什区紧密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对已有创建成果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了一批特点鲜明、内容丰富、独具行业特色的示范点。持续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和“石榴籽”系列先进、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选树和宣传工作,为建设实力活力绿色宜居幸福鄂尔多斯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五是组织机构是保障。康巴什区围绕“144610”的总体要求和“六维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布局,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结合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国有企业、中小学校不同特点,分批次、划重点,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模范自治区”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做表率,当好排头兵。
        五、几点建议
        (一)康巴什区委、区政府出台《康巴什区关于建设“模范自治区”样板区(示范区)的工作方案》;
        (二)康巴什区充分重视“民族团结公园”的建设事宜,将其打造成一处集场、馆、园为一体的展现历史与现实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动式体验活动中心;
        (三)康巴什区进一步丰富充实“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现有内容,增加汉、满、回等民族婚礼内容;
        (四)康巴什区编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典故事》,使之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融入师生之中,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五)康巴什区组织一次征文活动《康巴什——各族儿女踔厉奋发的地方》,宣传声势要浩大,要求各族干部群众踊跃参加;
        (六)康巴什区尽快推广悦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暖心工作实践。
 
        课题组负责人:乌兰 奇海林
        课题组协调员:段珮 王春霞
        课题写作人员:牧兰 袁燕 李沂恩
 
责任编辑:课题组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