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从挖掘和宣传当地旅游文化角度来讲,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与伊旗、达旗、鄂旗旗委政府等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论坛,其中草原旅游文化都是重要内容;还应准旗旗委政府、杭锦旗文联等之邀,参加了准旗“油松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座谈会”、“漠海明珠,生态杭锦”文化采风等活动。从学习和感悟外地旅游文化角度来讲,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去日本、蒙古国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最近研究会部分工作人员还去参观上海世博、到华东五市休闲旅游。可以说,旅游文化的精髓在于回归自然,而草原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文化是以文“化”人。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途径,使旅游者以文“化”自身,提供旅游服务者以文“化”别人。旅游文化是寻找差异、别样审美的文化,也是沟通交流、相互融会的文化,而最终还是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一个地区来说,在旅游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出门在外,人人都是文化使者;留在家里,个个都是当地导游。我认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有两大亮点,一是草原文化,二是成吉思汗文化。在这里只是简要谈谈草原文化。
在广义上,草原文化就是在草原上形成的文化以及有关草原的文化。一般认为,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草原一词中的“原”字,有高原、平原、原野以及辽阔之意,也有指草为“原生植被”之意。草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资源。世界上所有植被中最广的就是草原。草原面积仅次于森林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具有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基本功能。应该说,草原文化,是针对一种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的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地域文化。在中国,草原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在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中,草原文化是比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地域分布更广阔、生态功能更全面的文化。
人是创造、发展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草原地区,哪里首先有了人,哪里就首先创造了文化。姜戎在其艺术表现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的作品《狼图腾》中认为:“辽阔美丽的草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草原文化就是人类文化之源。毕竟,最容易使人的自身自然与宇宙自然形成同构同序的共振感应、使人的灵气与自然灵性形成相互流动和谐交融的地方,即天然形成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辽阔无际的大草原。在中国,作为长江黄河源区的青藏高原腹地,也是高寒草原系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母亲河的源头在草原。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原上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自然资源;也有煤炭、矿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非生物自然资源,其中煤炭、矿产、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等是可再生资源。在草原上,人们曾经滥杀乱捕、滥砍乱耕,使很多动物和植物减少了、退化了、灭绝了;现在如果无节制地开采煤炭、矿产、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也会使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消失。我们应该清楚,人类生存需要自然资源,而只有合理利用才能使人类必需的自然资源本身长久存在。可以预见,随着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新兴产业文化,将会谱写草原文化的新篇章。说到底,草原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天然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