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社会都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但很多企业及理论界人士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唯有技术进步才是出路。其实,不论是创新技术,还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都离不开人,人是推动一切事物进步的第一要素。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人的智慧,才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智慧呢?我以为,以下两点值得每个企业研究探讨。 一、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重在回归人性化管理 无论怎么论证,普遍意义上讲,人的本性是自利的,人都有逃避劳动的倾向,人们总想付出少而回报多。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忘我的高尚之人,但那只能算个例,不足以代表人性的普遍性。只有正确认识人性,把握人性,重视人们的诉求,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才能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人性,把握人性呢?人性是不变的,事物是可变的。做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同。最明显的例子是富士康员工连跳和神话般的日航扭亏。前者的做法是治人,后者的做法是信人。“治”与“信”的不同在于对人性认识的不同,富士康专注的只是严苛的制度,而忽视了人们的诉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强调的是人性化管理,将人性的弱点转化为人的能动性,实现自我管理。这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号,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回归人性管理是必然的选择。 二、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重在调动人的能动性 有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很好地解决了效率问题。 那么,效率从何而来,如何提高效率?有一个经典故事最能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农夫,一头牛,几亩水地,产的粮不够自己吃,还要吃返销粮;改革开放后,还是那个农夫,还是那头牛,还是那几亩地,产的粮食不仅自己吃不了,还有了结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客观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生产效率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的能动性,也从中给我们企业管理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要提高劳动效率,单凭发扬风格或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不够的,劳动者更看重的是劳动成果分享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关于如何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也许有人会说,在一个组织里人人都想分享更多的劳动成果,反而对提高劳动效率产生巨大的负作用。这话一点不假,这就是经济学所关注的一个悖论——提高劳动效率与分配关系总是对立的。但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效率和分配总能够找到一个相应统一的契合点,关键看我们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其实,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处理好效率与分配关系不是一件难事。所谓难其实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因为一块蛋糕的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制作下一块蛋糕的大小。如果一个组织能够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制做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大,组织和个人的收益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优秀组织与平庸组织的分水岭。 总之,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智慧,抱守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一定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回归人性化管理,关注人们的普遍诉求,让人人都成为有产者(或中产者),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的转型发展中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