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书 今年9月16日,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日。研究会决定编纂出版一套“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10册,以示庆贺。我执行主编其中的一册——《鄂尔多斯文化研究》。按照丛书编纂范围和原则,将研究会会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从研究会成立以来,在会刊《鄂尔多斯学研究》和会报《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的关于鄂尔多斯文化方面的论文汇编成书(2007年以后出版的各种文集中的论文及个人专著中的文章不再选入)。3月份开始,从数百篇论文中精选出40篇,按内容分为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文化与经济和生态、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产业、综合等六个部分。从选择稿件、分类编排、目录编制、文字校对等都由我一个人完成,现已基本就绪,待编委会审阅、出版社审查后正式印刷出版发行。这是一项很辛苦、耐心细致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时需要加班加点,但觉得很欣慰惬意,虽已74岁了,可又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鄂学研究事业做了一件很值得、很有意义的事。 二、感受 通过《鄂尔多斯文化研究》一书的编纂,感受很多,这里主要说以下几点。 (一)鄂尔多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璀璨辉煌。鄂尔多斯文化就时间跨度来说,从“河套文化”到现在,已有3.5万到7万年的历史,真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内涵来说,鄂尔多斯文化是由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蒙元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西口文化、现代文化等共同组成的,并以蒙古文化为主体。特别突出的是蒙古族传统文化较为完整地一直流传至今,比如以成吉思汗祭奠为代表的祭祀文化、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鄂尔多斯歌舞为代表的音乐舞蹈文化,还有祝词赞词文化、礼俗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从特点来说,鄂尔多斯文化数万年的历程说明,它具有亲和力、向心力、创造力,多元交融与多元统一,是有显著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而又非常和谐的文化。它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中华文化的繁荣以及草原文化的构成和完善,为推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文明发展,推动鄂尔多斯经济腾飞和社会和谐进步等等,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软实力作用。对于这样的鄂尔多斯文化,我们一定要更加深入,细致、长期、全面地进行研究和弘扬。 (二)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有较高水平的研究人才队伍,尤其是本土的、中青年的研究人才队伍。要做好一件事情,繁荣发展一项事业,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有较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10年来,发展会员200多人,聘请专家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120多人,这些专家学者已成为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在鄂尔多斯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专家学者中六七十岁以上的占近2∕3,而且有不少是市外的(这里丝毫没有不欢迎外地专家学者的意思,对他们精心研究鄂尔多斯应该非常欢迎和感谢)。《鄂尔多斯文化研究》这部书所选论文作者30人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仅占1∕4。这说明急需要大力培养年轻的研究人员,使之后继有人;更需要培养一批本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鄂尔多斯学的研究中来,因为他们是本地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者,研究起来更熟悉、更实际、更深入、更实用。因此,要坚决实行老中青专家学者相结合,外地专家学者和本土专家学者相结合的人才战略。 (三)努力办好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使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不断发扬光大。鄂学研究会成立10年来,研究成果丰硕,受到鄂尔多斯市委、政府以及全市人民的认可和称赞。多位市委领导评价说: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开展活动有特色,学术研究有成果,服务大局有作为”,“以‘立足学术、服务建设、创新机制、着眼发展’为办会理念,把自己的全部活动融入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举社会之力,办大众之事,为鄂尔多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为‘鄂尔多斯模式’的形成出了力,献了智,更应该是‘鄂尔多斯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确发挥了强劲的、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你们的光辉历程必将永载鄂尔多斯史册!”这些充分说明,鄂尔多斯市党政领导和全市人民对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寄托很大的希望。因此,研究会任重道远,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开拓创新办好研究会,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提升鄂尔多斯学研究事业,为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为鄂尔多斯更加繁荣富强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