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事业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成长教育第二课堂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数量、质量和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更加深入地开发教育和科普功能、拓展博物馆业务领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传播科学,传承文明,提升公众科学意识是放在每一个文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随着博物馆的迅速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在类型上,传统意义上的历史馆、革命馆、科技馆、宫廷馆、民族馆、名人馆、美术馆等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同时适应人们各种需要和兴趣的如人体科学馆、印刷馆、航空航海馆、太空馆、医药馆、军事馆、恐龙馆、矿物馆等专题馆、专业馆也迅速发展起来,还出现了所谓的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等更新的形式。博物馆的陈展形式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多样化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博物馆文化的广博性。博物馆成了包罗万象的象征。 作为公众终生学习课堂的博物馆,其价值不在于它声明自己是什么,而在于它实际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人们目睹了史前动物在岩层上留下的脚印,至少不会怀疑地球上曾经出现过恐龙这样庞然大物的事实,从而引发人们对地球环境变迁的思考。虽时隔万年,透过每一件精美的文物,今人们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代先人们的生活状态,从而激发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享受探索历史奥秘的乐趣。博物馆在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鄂尔多斯博物馆于2012年5月建成开放,是目前鄂尔多斯地区唯一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独具特色,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鄂尔多斯地区的生命演变历程和历史发展成就。每年接待来宾四十万次,在宣传普及历史文物知识、促进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全年向市民免费开放。 鄂尔多斯博物馆注重博物馆科研与科普教育作用的开发和利用,适应社会公众、学生对各种文化需求,树立开放式博物馆理念,明确新的发展空间与优势。通过创新进行了许多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发展思路,使博物馆的文物资源成为全社会共享的社会历史文化资源。利用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资源优势,配合展览、结合文物,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让博物馆以及文物的专业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如配合“鄂尔多斯古生物展”,组织开展“古生物知识大课堂”“神奇萨拉乌素”等活动,通过古生物仿真道具结合现场讲解,排练情景短剧等活动,让古生物知识更加深动有趣,满足了青少年对古生物科学知识的需求。活动不仅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也将一批热爱古生物知识的社会人士及学生家长吸引到了鄂尔多斯博物馆。结合“鄂尔多斯通史展”先后举办多次“感受藏品魅力,体验文物修复乐趣”、“岩画体验制作”活动。 内容包括:陶器、瓷器、拓片、壁画的知识讲座及制作与修复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知识讲座了解了文物的基本信息,结合动手制作环节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亲自体验到了博物馆工作的乐趣。配合“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开展蒙古族传统礼仪展示互动活动。重点打造了一款以“娜荷芽之家”为名的儿童民俗文化教育项目。采取一种动态的讲解形式,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观众现场互动的形式来进行体验,较以往填鸭式的讲解变换为参与体验。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参观内容,调动了观众在博物馆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更亲身体验到了博物馆文化的独特魅力。 鄂尔多斯博物馆积极开展青少年“第二课堂”的科普社会教育工作 ,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做出了许多尝试与努力。这些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多方面、多视角的体现了鄂尔多斯博物馆科普教育服务的多元性、互动性、趣味性的崭新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