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17.7万亩),辖2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巴润哈岱村属于典型的农牧业村。2021年底户籍人口1101户2400人,常住人口367户,763人。蒙古族87户,满族1人。全村耕地面积10352亩,人均耕地4.3亩。林地面积78152亩,林果面积109亩,牧草地面积29386亩,水面面积62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3.4万元。 巴润哈岱村生态建设成就和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油松林近8万亩,森林覆盖率45.3%,早在1994年被评为“国家绿化千佳村”,2020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巴润哈岱村内有大型农业合作社2个,养殖场15个,规模化苗圃基地2个。在种植方面,以苗木为主,各类花卉、玉米、土豆、豆类、糜米为补充。在养殖方面,以生猪养殖为主,肉羊、散养鸡等为补充。该村主导产业为玉米、花卉、小杂粮、蔬菜种植;生猪、肉羊养殖。 一、科学规划,以合力促发展 巴润哈岱村立足自身农牧业发展特点和自身区位优势,编制了《巴润哈岱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拓展思路、理清头绪,解决好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关键难点,在鄂尔多斯市委党校的牵头帮助下,村“两委”及监委成员积极走出去取经,不断完善和修订了乡村发展规划。 (一)以调研拓思路,学习取经激发动力 2021年,巴润哈岱村先后前往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龙活音扎巴村、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考察龙虎渠研学基地、艾朦农业公司乡居微经体项目、光亚哈沙图田综合体项目;随后赴东胜区罕台镇灶火壕村、鑫海颐和城养生养老园区、九城宫村等地考察。深入了解乡村产业项目在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产品打造等方面的情况。 在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通过实地考察设施农业区、水上游乐休闲区等,详细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重点学习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资产所有股份化、收益分配股红化、股权流动规范化、监督约束法治化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为巴润哈岱村未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做活做好乡村产业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巴润哈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田勋世表示:“通过学习观摩增强了我们提高产业发展的信心,开阔我们的眼界,在今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细化研究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拓展发展思路,把巴润哈岱村的乡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二)以规划定方向,夯实基础健全保障 《巴润哈岱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中,制定了“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发展目标,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到2025年,全村围绕鄂尔多斯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建成百里长川乡村文化旅游重要结点村,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形成长效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收入实现跃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环境清洁优美、宜居宜游宜业的魅力巴润哈岱基本实现。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2021年巴润哈岱村围绕集中处理全村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做好文章,下大力气培养良好农村生活新风尚,改善村容村貌。目前规划建设的村级集中污水处理站和垃圾解析炉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逐步规范; 运营全村厨卫废水,维护和改善污水处理条件,对全村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并统一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村容整洁生态宜居迈上了一个台阶。 巴润哈岱村还将进一步以美丽宜居为目标,在突出晋陕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将沿街打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一条街,对村部主干道、两个集中移民区的地下供热、供水、排污等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规划建设旅游厕所、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朝着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的目标前进。 二、组织振兴,以党建促发展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基层的最主要组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阶段,作为在农村具有领导地位的村级党组织,只有提升其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乡村发展共识,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具体实践的强大合力。 巴润哈岱村早在2019年便根据全村党员91名的实际情况,将党支部提档升级为党总支,下设两个学习型党支部,并选举产生了党总支委员会,彻底解决了组织设置“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奠定了基础。 (一)班子成员选优配强,结构层次持续优化 巴润哈岱村党总支高度重视“两委”班子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推行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鼓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通过党总支书记以身作则传帮带,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干劲十足的“两委”班子。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后备干部苗子,进行定向培养和跟踪考察,实施动态管理。 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共8人,其中交叉任职2人,镇选调生下挂党总支副书记1人;监督委员会成员2人,嘎查村服务人员2人。 截至目前,村干部平均年龄40岁,本科以上学历者有4人。村级后备力量5人,其中,妇女干部2人,35周岁以下2人,大专及以上3人。党总支现共有党员83名(含预备党员1名),其中女性党员15名,少数民族党员10名,35岁以下党员12名、35-60岁党员39名,60岁以上党员32名。 (二)党建业务不断夯实,政治学习走在前头 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党总支按照薛家湾镇党委的指示要求,对照“五强”标准和“五个基本”要素,结合自身特点,找不足、补短板、促提升,努力推动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巴润哈岱村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确保政治生活、组织生活严肃规范。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2021年,发展预备党员1名、发展对象5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入党申请人2名。在党员发展过程中突出政治素养、政治觉悟,特别注意对象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水平。努力为党培养出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政治可靠的优秀党员。 巴润哈岱村党总支以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常态学习、巩固提升为基础,利用报刊、网站、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传、发送、分享党史知识。注重在“学”“实”“严”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转思想、提素质,强引领、抓落实,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严格按照进度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及5个专题的学习,持续跟进学习最新有关党史学习教育的论述。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夯基础、提质效,突破改革壁垒、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三)组织活动丰富多彩,为民办事取得实效 巴润哈岱村党总支通过采取专家讲学、参观学习、集中学习、收看红色电影、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等多种方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邀请鄂尔多斯市委党校专家教授进行四史专题培训,带领全体党员及部分村干部到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鄂尔多斯党史党建展厅开展现场教学,在庆“七一”系列活动中,由第一书记讲专题党课,并开展了慰问、表彰及文艺汇演、趣味比赛等活动。截至目前,巴润哈岱村开展集中学习5次,班子成员外出参观学习2次,特色活动2次,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讲党课2次,开展研讨1次,累计参加学习人数达296人次。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专家辅导、现场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守好担当之责。 (四)加强阵地建设,完善便民服务 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党总支坚持问需于民、摸清实情,对群众所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认领。截至目前,党总支班子认领4条,班子成员认领13条,党员认领38条。鄂尔多斯市委党校配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安排专家教授到村里做党史专题学习辅导;打造完善了村委会的学习大讲堂和学习讨论室,先后配套安装两组LED显示屏、音控台(含机柜)、功放、音响及话筒等,以及投影、幕布一套。 近年来,巴润哈岱村集中完善了便民服务大厅、会议室、办公室、村史馆、阅览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解决村民难题。 三、产业振兴,以担当开新局 巴润哈岱村充分利用离薛家湾镇只有13公里的区位优势,结合帮扶单位鄂尔多斯市委党校的帮扶规划,计划以重笔墨发展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产业,作为薛家湾镇的产业及教育补充。 (一)培训广覆盖,多元模式彰显特色 当前正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时期,需要大批高素质敢作为的干部扎根农村基层,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因此,着力构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有效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已成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关键环节。 鄂尔多斯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是响应“大学习大宣讲”要求,依托准格尔旗民兵训练基地(原乡旧学校)、巴润哈岱村党群活动中心所建立的。2019年3月启动建设,2020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培训中心总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集课堂教学、研究讨论、餐饮住宿、图书阅览、运动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满足240人规模的培训需求。 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为6805.32平方米,由教学楼和综合楼组成。其中,教学楼为三层,建筑面积为2847.59平方米,设有普通教室、微机室、U型岛教室、U型教室、心理咨询室、综合教室、活动室等,同时安装了智慧党建调度系统可开展网上教学课程;综合楼为四层,建筑面积为3957.73平方米,内有客房63间,可容纳155人住宿,餐厅可同时容纳160人就餐;同时配备了图书室、健身房等设施。截至目前,培训中心已被有关单位授牌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农村干部学院准格尔分院”“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准格尔分院”“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党校干部研学基地”“准格尔旗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基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准格尔分校”“准格尔旗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学校”“准格尔旗高素质农民培训学校”“准格尔旗农牧民培训学校”。 巴润哈岱村地处百里长川腹地,是西口古道途经地,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示范点,地缘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厚重。培训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培训中心致力于党史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基层党建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基层治理教育、农村产业发展教育、乡土人才实用技术教育,构建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探索了多元一体教学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优势明显、培训规范、覆盖范围广的教育培训之路,形成了辐射周边服务乡村影响地方的“课堂+观摩”的特色办学之路。 培训中心综合利用巴润哈岱村党群服务中心、种植养殖产业示范基地、青少年及儿童拓展训练基地、农技培训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向周围辐射形成24个现场教学点,东至薛家湾镇的哈尔乌素露天矿工业经济和生态建设现场教学点7个,南至龙口镇大口村马栅工委革命遗址的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9个,北至十二连城乡沿河的现代农牧业现场教学点8个,形成红色教育线、美丽乡村线、工业经济线等各具特色、各具代表的现场教学观摩路线,让学员能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学思用贯通、知行性统一的教学目标。目前,培训中心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范围已覆盖全自治区12个盟市,累计培训基层干部、人才20000余人。培训中心带动本村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解决了本村7户脱贫户的种植养殖产品销路问题,确保脱贫户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流转促增效,种植实训联动发展 巴润哈岱村在村内刘家塔社流转整合了130余亩的土地,建设共计40栋日光温室大棚。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村级合作社(准格尔旗绿益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承包经营)。40栋日光温室大棚中规划建设大跨度温室2栋,重点培育特色花卉、特色瓜果,建立采摘基地,满足培训现代化种植实训教学基地。40栋日光温室大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期由康巴什园林绿化公司经营,并带动村民发展叶菜种植、果蔬采摘、花卉育苗、教学观光、庭院经济等,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40栋日光温室大棚的建成,可满足多方需求,让多方受益。村委会向承包方收取一定的租金,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日光温室大棚利用了刘家塔社内部土地,使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村民也收取了每亩每年200元的流转土地费用;日光温室大棚建成后所种植的蔬菜瓜果既可满足薛家湾镇居民的日常需求,也可以将大棚打造为蔬菜瓜果采摘园,让附近的游客在周末及闲暇之余有了新的游玩处,并结合实际,打响巴润哈岱村特色乡村旅游知名度。 (三)多元谋发展,农产加工稳质增量 农副食品加工是直接连接第一产业、牵动第三产业,具有延伸作用的加工产业,有投入较少、投资回收较快的特点。从近年国家政策看,农副食品加工业符合国家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政策。 巴润哈岱村作为农业大村,利用村内闲散的农作物质量优势,依托本地匠人的手工业优势,将闲散粮食加工转变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粉条、豆腐、小杂粮、肉制品等产品,利用离薛家湾镇只有13公里的区位优势,就近出售给薛家湾镇各大中小型超市、便利店、学校等处,甚至可以联系快递公司将所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真正解决农副产品的生、产、销的问题。 巴润哈岱村协调帮扶企业伊泰酸刺沟煤矿争取三年帮扶款60万元,用于发展农副食品加工厂。利用原乡卫生院用地,新建建筑面积594平方米的1层框架加工厂厂房,包括12个固定摊位、1个包装车间、1个管理用房和1间展厅。经营模式为向村内经营豆腐、馒头、碗托、小杂粮制作加工等农户租赁固定摊位,村集体负责包装农副产品出售。每个摊位租金2000-5000元/年,预计村集体经济增收4-10万元/年。农副食品加工厂2019年5月完成招标手续,6月14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已采购完成,等待厂家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 (四)旅游促联动,田园综合助力振兴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巴润哈岱村按照土地整合+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日常温室、林果经济等模式,通过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技术入股及联合等方式,有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针对人均耕地不到5亩、分散经营、收入较低、后劲不足的实际,将沿川4480亩土地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以观赏花为主的花卉基地、种植中药材黄芪、以及部分设施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协调资金实施林果产业项目,先后种植170亩7100余株优质果树,涵盖苹果、桃子、李子、杏、梨等十多个品种。另外,结合准格尔旗规划百里长川发展乡村旅游的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鄂尔多斯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的辐射带动下,围绕打造“巴润哈岱第一印象”,开展全方位四季游项目,以学员互动、户外体验、旅行社、学生研学等方式带动,进一步丰富巴润哈岱村“吃、住、行、游、购、娱”等产品与业态,依托爱情博物馆和百里长川诗歌创作基地,不断丰富田园综合体的生动内涵、增强辐射周边的能力,增加消费黏性。新建垂钓乐园、拓展训练、星空树屋、观景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全民参与打造观赏花卉基地,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促进全村村民及周边脱贫户不断增收致富,逐渐成长为准格尔旗的“后花园”。 巴润哈岱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市旗镇村四级联动形成合力的结果,也是新任“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担当作为的良好成绩。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地政府或一村两委的工作,更是我们无数关心三农满怀乡愁的人心向往的追梦之路,我们成全乡村的发展、乡村也成全我们的梦。正如鄂尔多斯市委党校派驻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第一书记黄仕晏所说,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乡村活力建设的过程,如果说乡村是一片海,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条鱼,鱼因水而生,水因鱼而活,我们就是让乡村活起来的那一条条“鱼”。 |